音乐学院叶玲副教授个人原创舞蹈作品专场于徐州音乐厅成功举办

文章作者:  发布时间: 2025-04-25  浏览次数: 10

        2025年4月23日15:30,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叶玲副教授在徐州音乐厅成功举办“一叶翩跹”——叶玲个人原创舞蹈作品专场。本次专场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教授;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、一级编导吴凝教授;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舞编导系主任陈静教授担任评审专家。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志军教授、舞蹈系主任曹海滨教授等领导、音乐学院部分师生,以及周边地区的院校师生和舞蹈爱好者们共同观看了整场演出。

        本次“一叶翩跹”——叶玲个人原创舞蹈作品专场演出,编导叶玲副教授通过对徐州历史文化、地域符号、集体记忆的深度挖掘,将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舞蹈语汇,形成了传统意向当代化、地域文化普适化的舞蹈创作路径,在虚实相生的舞台表现视觉逻辑中完成了地方文化意向的审美升华,是对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一次积极尝试与运用,呈现出视觉与心灵完美融合的震撼艺术体验。

        叶玲,女,中共党员,湖南岳阳人。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,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会员。围绕传统舞蹈文化、舞蹈教师专业发展、舞蹈美育方面发表CSSCI等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,出版学术理论专著1部,主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卫艺专项1项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、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,参与国家级、省级艺术基金项目多项。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评选三等奖,全国音乐教师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,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,江苏省社会舞蹈展演十佳作品编导奖等。从事舞蹈专业高等教育20余年,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、校级青年教师教学优胜奖二等奖、校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、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、校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、校优秀共产党员、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、校优秀班主任,多次荣获校级聘期及年度考核优秀。


九里烟波承楚汉,云龙气韵润春秋。


群舞作品《一笠烟雨·云龙湖》

青笠旋开千叠雾,素绡曳破一湖秋。莫问春痕归何处,半城山水半城湖。

曾为徐州知州的苏轼,用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诗句来表达面对人生风雨的泰然与从容。作品以徐州云龙湖的山水意境为创作意向,着眼于传统美学的当代关照,将人行于云龙山水间回归自然、观照内心的感悟与修行,融汇在独具苏北地域审美的舞蹈语汇与气韵律动中。


独舞作品《情思·解忧》

解国忧兮乌孙遥,西出青春兮东归老。

昔年执扇的柔荑终成执掌西域的权柄,斑驳便面上细密交织的经纬,既铭刻着乌孙穹庐下的家国大义,也缠绕着青丝染霜的故国情思......以汉代便面为舞蹈人物的表现载体,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——汉代徐州刘解忧的人生情结徐徐展开。


双人舞作品《柳畔微澜》

劝君莫折湖畔柳,袖分烟雨腰转澜。

以汉风雅韵为骨,将云龙湖畔的烟波垂柳凝作一阙灵动的双生镜像。折腰回眸的舞姿与相映成趣的律动,暗合着青青河畔柳,长条折赠谁的亘古呢喃。这既是云龙山水滋养的绰约风骨,亦是中华文化中那缕欲说还休的缱绻留白......


三人舞作品《毛妮儿的糖人梦》

当糖人幻化成形,那一抹甜蜜微光,穿越梦境,抵达“现实”......

一丝糖浆凝结成晶莹的文明切片,最甜蜜的文化记忆原来始终蛰伏在我们共同的血脉图腾之中......作品从江苏省级非遗“丰县吹糖人”中提取创作意象及舞蹈形象,将非遗文化与舞蹈艺术相结合,借助小女孩奇妙的梦境视角,追寻那跨越时空的美好。


群舞作品《万山红遍》

燃山作印,淌霞为笺;灼灼宣言,丹枫来召!待到霜花落款时,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!

朱砂点染的秋色中,暗涌着淮海战役烽火淬炼的基因。从青绿年轮到霜红傲骨,既是李可染大师笔下苍茫山水的色谱嬗变,更是徐州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的不朽文明。当最后一缕枫红凝成天地间的炽烈印章,这场行走的山水便完成了从画卷表现到精神世界的壮阔飞升。


独舞作品《若谷·竹》

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劲节凌霜立,虚心抱月生。

那缠绕于竹林间的舞姿,既是魏晋风度的当代投影,更是以柔克刚的气质升腾。竹林精舍,让那抹青翠的禅意,凝结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年轮之上......


双人舞作品《鹤翩飞》

山人有二鹤,甚驯而善飞。或立于陂田,或翔于云表,暮则傃东山而归......

一羽真丝裁就的鹤翎,在山东秧歌的拧动与碾转中幻化无穷。放鹤亭边优雅脱俗的翩飞鹤影,终在绸扇收拢的刹那显露出真谛——所谓云龙仙踪,不过是文人心中那缕永不驯服的山林气韵。


群舞作品《一抹金黄故园秋》

金黄满地情难舍,思念悠悠入梦中。

当渣滓洞的铁窗锈色浸染成故土邳州的漫天银杏,这是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口中飘零了八十多载的故乡絮语。原来最灿烂的金黄,永远生长在穿越黑暗的目光尽头,而最深沉的乡愁,则早已镌刻在泱泱华夏的山河之上......


尾声

彭城烟雨翩跹过,大风歌中几千秋。


    本场演出的原创舞蹈作品,以徐州地方历史人文为艺术构思素材,立意新颖、形象生动、内涵深刻、创作技法娴熟,得到了现场专家评审与观众的一致好评。这不仅是一次舞蹈原创艺术作品的舞台展示,也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创新,更是徐州地方文化资源在舞蹈艺术创作领域的深度展现与积极挖掘。使得这些珍贵的地方历史人文以新的舞蹈形态呈现于当下,丰富欣赏者的精神世界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。



(一审:崔飞,二审:王志军,三审:高小平)


相关链接
Baidu
map